读《乌合之众》
广西师大版的《乌合之众》光序和前言就占了好几十页的篇幅,不过这些我都跳过,直接看的正文。由于这本书都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读完的,所以铜岩脑子里对书中内容的印象断断续续。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经典之作,铜岩认为自己有必要过段时间再把它拿出来再好好读一遍。
很多人说勒庞在这本书里的观点很偏激,缺少事实依据支持,但是对我个人而言,书中的很多内容仍然给我带来了大量启发。本书后半部分主要讲的是群体类型划分及特点,私以为这方面还是埃里克•霍弗 (Eric Hoffer)在《狂热分子》一书中讲得更详细,尽管《狂热分子》这本书铜岩目前也还没有看完。
前面说了,因为现在脑子对这本书没有整体印象,所以说要写个读后感之类的不好下手。这里就先把读的过程中的一些批注或感想之类的在这里先放一些,待下次读完后再谈感想吧。
以下区块
内为引用原文内容:
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
—— 是社会的发展导致群体力量被少数人利用,还是说从一开始,群体运动本来就是由少数人操纵的工具?
创造和领导着文明的,历来就是少数知识贵族而不是群体。群体只有强大的破坏力,他们的统治永远无异于一个野蛮阶段。有着复杂的典章制度、从本能状态进入能够未雨绸缪的理性状态的文明,属于文化的高级阶段。
—— 所以群体运动确实只是少数知识贵族达成目的的工具?而西方社会所支持的所谓街头民主是明知如此,仍然认同这种方式的“合理”性?还是说,仍然只是蒙骗群体,使其自以为参与其中的手段?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
—— 这也就是群体事件/运动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重要原因吧!
群体的某些特点,如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等等,几乎总是可以在低级进化形态的生命中看到,例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
—— 这是在黑妇女吗…
在群体中间,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会感觉到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力量。
—— 文革的场景生动地浮现在眼前
群体的多变,只会影响到很表面的事情。其实他们就像原始人一样,有着坚不可摧的保守本能。他们对一切传统的迷恋与崇敬是绝对的,他们对一切有可能改变自身生活基本状态的新事物,有着根深蒂固的无意识恐惧。
—— 让我想起在《习惯的力量》中,作者认为新的事物要夹杂在大家熟悉的事物里给大众。这里解释了原因是群体有着“保守本能”。
对于文明的进步而言,值得庆幸的是,只是在伟大的科学发明和工业出现之后,群体才开始掌握权力。
—— 喝喝~是说专制比民主更利于促进文明发展吗?未必,还得分时候,看时机吧!
即使在一群罪大恶极的坏蛋中间,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仅仅因为是群体中的一员,便会暂时表现出严格的道德纪律。
—— “show” 也是一种无意识本能,原始人要在自己部落的小圈子里show出自己才能得到获得猎物和女人,才能生存繁衍。文明越发展,人生活的圈子越大越松散,生存和繁衍的压力减小了,但是要show出自己也更困难。社会运动过程中临时形成的群体更小更紧密,是更好的show场,这时候这一本能也会自然呈现。而在社交网络中的群体有着同样的本能。
支配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自我的,是那些看不见的主人,它可以安全地避开一切反叛,只能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被慢慢地磨损。
—— 真没辙?
`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凡是能向他们供应幻觉的,也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 这句话接近真理。
模仿他们变得过于困难,他们的影响也就无从谈起。正是这个缘故,过于超前于自己时代的人,一般不会对它产生影响。这是因为两者过于界限分明。
—— 科技和科技产品也是如此。
在每个国家,当选者的一般意见都反映着种族的禀性,而我们看到,这种禀性从一代人到下一代人,不会有显著的变化。
—— 集权国家也是如此?
即各种制度和政府对一个民族的生活只能产生很小的影响。民族主要是受其种族的禀性支配,也就是说,是受着某些品质的遗传残余的支配,而所谓禀性,正是这些品质的总和。种族和我们日常之需的枷锁,是决定我们命运的神秘主因。
—— 很多公知鼓吹制度,但是我想“被殖民三百年”后这个民族才会有大的改变,这样的想法可能更可靠.
本书推荐指数 ★★★★☆
亚马逊: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广西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