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教育应该是怎样?

图片来自Fastcompany

两年前,在线教育网站在国外开始被资本热捧,几乎每隔几周就有提供在线教育服务的创业公司宣布获得百万美元级投资。阿岩当时对这些产品都有关注和体验,并且也进行过大概的盘点。然后发现所有这些网站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在线编程教育网站外,其它所有的在线教育服务几乎都在向传统大学教育看齐。不管是从内容,还是授课方式,都是如此。尽管后来国内外都出现了一些面向中小学知识内容的教学网站,但是其基本的授课方式仍然与传统教育大同小异。简单的说,就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不同的是,线下面对面的讲授,变成了线上的视频。

VR会否将人类带入进化终极

图片来自thefarqueue.blogspot.com

关于近期大家津津乐道的新一代,阿岩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英文段子,翻译过来大意是这样:

女儿:老爸,我和一个相距很远的男孩相爱了。我在澳大利亚,他在英国。我们在一个交友网站相识,在Facebook上成为朋友,在用Whatsapp聊了很久之后,他建议我使用Skype,最近两个月我们已在Viber上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老爸,我需要你的祝福和美好祝愿。

爸爸:哇哦!真哒!

脑洞大开的VR互联世界

图片来自Lastinn.info

阿岩并不喜欢给人描绘自己脑子里的一些『畅想』,因为不同知识背景下很多东西在理解上可能会有很大不同。但是为让大家对未来已实现虚拟化的互联网有更强的即视感,这点还是绕不过。

以下内容只为想像力贫乏癌患者抛砖引玉:

VR凶猛:除了看热闹,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The Big Talk开场,主持人Doctor 魏就说:“我知道你们是来干嘛的,你们是来看热闹的。”不幸一语成谶,最后大多数人还真是来看热闹的。现场的很多人并不很清楚什么是VR,可能连它和AR有什么区别都还没搞清楚,更别说VR具体分解后都涉及什么技术了。

阿岩也是在几年前才接触到VR概念,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去详细了解,所以这次活动也算是给了我刷新这部分知识的机会,并让我意识到VR的现状与自己所憧憬的场景间还有很大距离。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有差距等同于有机会,”看热闹”归来的阿岩开始思考这些机会到底存在于哪里。

Logo for Scallop

前两天朋友说准备自己搭一个关注智能硬件的媒体,让我帮着设计一个Logo。我告诉她自己并不是专业的平面设计师,只能硬着头皮尽力试试。然后先大概弄了下面这些样子。

既是娱乐大众,乐呵乐呵得了

这个是男人背影吧?来自 冰封:重生之门

这片子刚粗来的时候,正好有人送两张票,所以就跑去看了。在电影院一起看这部电影的,既有传说中的中国大妈也有心宽体胖的洋妞。在看的过程过女票数次睡着,无奈又多次被大妈们的哈哈笑声多次惊醒,回去的路上幽幽地说:大妈们还真是在哪里都能影响人睡眠啊!

铁皮盒子中的现实世界

雪国列车

一列无限循环的铁皮火车,就是整个世界。伟大正确的主宰,奢侈糜烂的权贵,穷凶极恶的走狗,冷血无情的打手,得过且过的职员,天真无脑的孩子,悲惨不愤的平民。这完全是现实世界的倒影,你几乎不需要动脑子,一眼就能看穿这一切,让你瞬间找到智力上的优越感。然而这些并不是重点,在有了这些作为铺垫之后,电影还准备跟你讲述更多的东西。

互联网金融的出路(二):『一元钱的民主』

1%

颠覆,从来都是由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新规则取代旧规则。从两次工业革命,到当代科技巨头的角逐,都是事实上的证明。然而在眼前言必称『颠覆』的国内互联网圈,大家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点,总有人有意无意地把『改良』作『颠覆』四下宣扬。所谓的『互联网金融』领域,面临的也正是这种情形。

在《言行不一的“颠覆”》中,阿岩已经说过,按照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只能算是传统金融行业的改良,只称得上是金融互联网。不管是大数据征信也好,P2P也好,一切仍在传统金融的规则下运行。想要利用互联网实现对金融行业的颠覆,并非不可能,只是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逻辑(互联网思维?那是啥?)。

基于此,阿岩试着设想出一种互联网的『一元钱的民主』模式。

「岩观六路」之:人尽其才

图片来自Brainfacts.org

昨天和朋友聊天,他提到想去做新手iOS开发者的求职前培训。作为资深开发工程师,这位朋友看过太多新手开发者投过来的糟糕简历,所以他就想,如果在这些新手投简历前做些简单的培训,可以帮这些菜鸟找到更合适的工作。

阿岩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和传统培训机构或猎头有多大区别?培训机构通常也会附带讲一讲求职方面的经验,纯技术背景的开发工程师去做类似的事,似乎并没有太多优势。印象中这位朋友不是第一次给跟阿岩提到这件事了,看来他确实认真地想过很久,所以决定和他好好探讨一下可能性。

互联网金融的出路(一):言行不一的“颠覆”

图片来自http://harshinibooks.blogspot.com

一个多月前,我和朋友坐在一个安静的小茶馆里大侃屌丝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也就是在那天,刚从行业内出来的这位朋友才让我恍然,所谓“互联网金融”大多不过都只是把线下早已存在的民间高利贷搬到了线上。当时我就感觉这事太荒唐:被众人寄予厚望、口口声声要反逼监管、颠覆银行的最热门互联网金融模式,其实质竟只是如此。

大失所望之后,准备挥笔开出“药方”。然而在“开药”的过程中才发现,传统金融之于我,就像互联网之于传统金融从业者,这种状况下开出来的药再猛,在“专业人士”看来不过只是乱开黄腔。无奈这件事彻底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喜欢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阿岩开始了间隙性犯傻 — 刨根问寻事物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