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观六路」之:人尽其才
昨天和朋友聊天,他提到想去做新手iOS开发者的求职前培训。作为资深开发工程师,这位朋友看过太多新手开发者投过来的糟糕简历,所以他就想,如果在这些新手投简历前做些简单的培训,可以帮这些菜鸟找到更合适的工作。
阿岩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和传统培训机构或猎头有多大区别?培训机构通常也会附带讲一讲求职方面的经验,纯技术背景的开发工程师去做类似的事,似乎并没有太多优势。印象中这位朋友不是第一次给跟阿岩提到这件事了,看来他确实认真地想过很久,所以决定和他好好探讨一下可能性。
首先,做这件事的价值何在?表面上帮助菜鸟开发者优化简历、做求职前辅导,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找到更适合、更好的工作,而事实上这与传统培训机构、猎头服务甚至招聘网站所做的事本质上相同。即,人尽其才。如此看来,至少这样一件事值得下功夫去当事业做,也有足够大的市场去支撑起很具想象力的成长空间。
其次,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服务最后可能发展成什么样:大型培训机构?猎头服务公司?又一个人才招聘平台?可以预见,传统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将逐渐被越来越流行的线上教育取代。猎头服务具体怎样运作的阿岩没调查过,不过从已有经历推断,这更像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服务。而线上招聘平台更不用说,从第一代智联招聘、51Job、中华英才网,到近年火热的大街、周伯通、内推、猎聘、拉钩等,全都换汤不换药。新一代招聘网站大多只是在内容呈现形式、信息分类以及页面设计和体验等方面有改进,本质上却只是让以前用智联找工作的人,又在内推填了一份相同的简历,让企业把发到51Job的招聘启事又复制一份到拉钩。
对阿岩来说,这样的发展前景让人很沮丧,除了平淡且无意义地重复造轮子,仍然无法达成“人尽其才”的目标。不然,我们今天就不会谈论到这个话题了。所以,应该采用怎样的创新方式实现目标呢?一个念头瞬间闪过 — 能力量化评级。
假设借鉴信用评级将能力级别设定为AAA、AA、A、BBB、BB…等,采用积分制判定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积分区间,同时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符号作为角标,以区分同一级别中不同区位段。同时,需由每个专业领域的权威从业者,以民主判定再加权的方式,给该领域的各项关键能力赋予不同的分值。阿岩当时仍以iOS开发给朋友举例:例如会简单界面开发得1分、会HTTP网络编程得2分、会WebSocket编程得2分、代码风格良好得1分、算法能力强得2分等等。由于阿岩自己并不会iOS开发,只是随口列举,各位明白意思就好,莫拍砖。
回过头再看,这些技能项和分值怎样使用?当所有分值累加时,个人可以得出在该领域的能力评级,而企业参照自己的招聘需求依据评级就能快速找到合适的人才。假如招聘需求很具体,对某方面的能力要求很看重,那怎么办?客制化评级。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定制具体的能力项,然后系统以自定义项为标准生成客制化评级,并以此为依据推荐候选人。任何领域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量化能力,甚至可以在性格测试之类的系统辅助下,量化专业能力外的要素。
不过这样做的前提是,有一套足够专业的庞大系统。怎样构建?事实上一些新的招聘网站已经有一部分这样的功能,只是远不够完善,有钱有资源的他们有机会完善成这样一个平台。而站在阿岩这位朋友的角度来看,该怎样实现?从他设想的角度切入不是不行,在指导菜鸟的同时,为每个人建立简单的能力评级档案即可。评定标准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犷到细化。然后再以类似免费猎头服务的方式,吸引他们就职后不定期更新自己的能力评级档案,这基本还是能够做到的。
当这套系统初步稳定后,再与其它培训机构合作,建立更多的人才档案。对培训机构来说,能够帮助自己的学员更好地就业,这将是三方共赢的合作。再进一步发展,还可与大中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甚至可以想象,以这种方式切入到未来的在线教育领域,使得市场规模成倍增加。
朋友在听完这些后,在惊叹阿岩发散能力的同时,表示自己目前真做不了这样牛逼炫酷屌炸天的系统。虽然没给朋友帮上忙,不过阿岩认为这些想法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大家带来些许启发,所以在此公开。同时阿岩我也受此启发,计划陆续发布与互联网改造/改进传统行业相关的系列思考/畅想文章,并均以「岩观六路」命名。欢迎感兴趣的同学一起和阿岩放飞想象!